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交流评论->理论研究
【原创】徐?洋:“努力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
——回顾马克思的革命生涯及其论著的编译传播历程
来源:紫光阁网      2018年06月28日 

  5月4日,中共中央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强调“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一评价高屋建瓴,恰如其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时,西方国家政要和资产阶级学者鼓吹人类的历史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但是,200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他们发现,马克思所描述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的梦魇依然挥之不去。20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编译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就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思想家和战士的一生

  (“摩尔”为马克思别名)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之前时期(1818年至1843年)。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地区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当地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马克思1835年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我们每次读到少年马克思写下的这段话,都会深受感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当然,那个时候马克思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学毕业考试的宗教作文里马克思写道:“只有基督才能够拯救我们。”在1841年博士论文的献词中,马克思还高声赞扬“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正如马克思自己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大学毕业之后,通过发表政论文章,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初步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1843年,马克思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1843年至1848年)。1843年至1848年是青年马克思从完成两个转变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

  1843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了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向德国制度开火”的任务,并首次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些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可以说,马克思从此时开始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初步阐述了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理论观点。

  1844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见面,从此开始了两位革命导师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共同奋斗的伟大历程。从1844年9月起,由于需要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反击,马克思开始把阐述新的革命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结合起来,同批判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了这项任务。

  1845年1月,马克思遭到法国反动当局驱逐,2月移居布鲁塞尔。1845年至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假社会主义面目,并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第一次把人类对自身社会历史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进行建党工作,并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党纲,这就是1848年2月面世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把他们取得的崭新理论成果系统简明地公布于世,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标,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成熟时期(1848年至1872年)。随着《宣言》的问世,马克思主义进入成熟时期。无论是理论创作还是政治活动,这一时期都是马克思人生的顶峰。他的革命斗争和理论创作活动主要有:参加1848年革命(革命失败后流亡伦敦);创作《资本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支持巴黎公社革命。相应地,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著作也可以分为三个集群:1848年革命期间发表的文章和革命失败后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如《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及其手稿;围绕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撰写的文献、著作(如《法兰西内战》)。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资本论》。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即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时期(1872年至1883年)。长期紧张而劳累的工作,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饱受多种疾病的困扰,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欧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倾注了大律,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量心血,指导各国工人政党与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作斗争,1875年撰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1880年发表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与此同时,他一方面继续进行《资本论》的创作,另一方面进行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广大领域的研究。马克思这个时候非常关注俄国和东方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命题。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自己的书桌前与世长辞。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世界和中国的传播

  尽管“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全世界人民继续在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卷帙浩繁、博大精深。按照第二个《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2,这是用原文收录作者全部文献的版本)的算法,有一百多卷。二是很多著作生前没有发表,处于手稿状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手稿,以及全部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编辑权、翻译权、出版权、解释权之争,成为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学术和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世界的编译和传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起步阶段)。有关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乃至全集的想法和计划,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就产生了,他们逝世后又得到某些发展。但是直到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之前,这些想法和计划只是在局部得到实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20世纪中叶(苏联成为经典著作编译中心)。1917年,伟大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的崭新时代。在列宁的大力支持下,苏联成为世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出版中心。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编辑成果是第一个《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1,未完成)和《马恩全集》俄文第一版(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完成了的马恩著作集)。但这一进程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经典著作编译的高潮)。二战以后,随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世界进步力量空前增强,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需求随之大大增加。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编译成果是完成《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到今天为止仍然是已经完成的马恩著作集中规模最大的),以及启动编辑和推进第二个《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EGA2)。

  苏东剧变之后(经典著作编译陷入低谷)。1990年前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国际马恩著作编译事业也跌入低谷。与此同时,MEGA2的编辑权转入西方国家之手,他们奉行“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学术化和国际化”等原则,按照自己的理念对这个版本进行了改造。

  马恩著作在中国的编译出版,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经典文本的中国化。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的中国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经典著作得到片段译介,马克思主义原理得到初步传播。马克思的名字和片段思想是1899年初传入中国的,此后一些进步知识分子零星提及马克思生平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但这些介绍不系统,也显得不准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和初步研究经典著作乃至马克思主义的译著、论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世纪20年代初至1949年,经典作家主要著作译成中文,马克思主义原理被应用于中国革命。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在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第一部完整的单行本,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准备作出了贡献。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自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被有领导、有计划地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在反动政府的“白色恐怖”统治下,翻译马列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而且还有生命危险。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用自己的热血、智慧和生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的伟大贡献。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公开出版的马列著作中文译本已经达到530余种,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经典作家的遗著中仍有大量文献尚未翻译介绍。

  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依据苏联版本编译“三大全集”,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马列经典著作翻译传播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3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编译局成立后,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开始有系统、有计划地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以苏联出版的全集版本为基础,编译出版中文版的“三大全集”,即《斯大林全集》《列宁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就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来说,《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一次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比较完备的马恩著作中译文。但这一版本也存在收文不全或有误、译文和资料有待完善等缺陷。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独立自主编译经典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的主要基础是《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历史考证版(MEGA)是国际公认最权威最完备的马恩著作全集版本,是目前众多马恩著作译本的母本。但是,中文第二版并不直接等同于MEGA版译本,而是以它为基础自主编译。中文第二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MEGA版:MEGA版是原文版,中文版是翻译版;MEGA版强调揭示文本形成过程,中文版侧重展示最终的稿本或刊印本;MEGA版理论上可以成为真正的“全集”,中文版则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这种意义上的“全集”。

  如果同世界上的几个主要马恩著作集(俄文第二版、德文版、日文第二版、英文版)作比较,《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按计划出齐之后,将成为新的规模最大、收文最齐、结构较合理、译文较完善的翻译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候,经典著作编译者正通过提供译文更准确、编排更合理、资料更翔实的经典文本,“努力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徐?洋)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