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部委风采
杨东亮:一个西北汉子的热血情怀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16年04月20日 
   “我不知道自己最终是不是真的能够成功挽救别人的生命,但是我愿意抱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想法一直坚持下去,不辜负熊猫血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只要条件允许,我会把无偿献血一直坚持下去,直到60岁”。面对媒体的采访,他稍有腼腆却一脸开心地说到。

  他就是杨东亮,现年33岁,江苏省邳州市气象局的一名普通职工,老家在大西北宁夏,2005年他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邳州做了一名气象人。一晃11年过去了,他把西北汉子的豪放、责任与柔情寄托在阳光里,抒写在蓝天上,多次荣获“江苏省气象局年度考核优秀”、“徐州市气象系统人工增雨先进个人”、“邳州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和“邳州市最美十佳文明职工”等称号。

  用奉献 谱写青春华章 

  杨东亮从进入邳州市气象局工作以来,肩负起邳州全市的防雷安全重担。他被单位职工亲切地称为 “最年轻的防雷主任”、“最年轻的党员干部”、“最年轻的基层班子成员”。这些“最年轻”的称号,反映出80后杨东亮的精干高效的实干精神。

  气象防雷意味着工作在野外,战斗在电、气、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等场所,工作的危险性和艰苦性可想而知。但是杨东亮从没有过任何抱怨,不管干什么工作,总是冲在前。一次,在对一个化工厂的防雷检测工作中,厂里的一名送电工由于疲惫造成了线路短路,正忙于在总配电室检测的杨东亮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向他逼近。突然间一个火球紧挨着杨东亮的耳朵擦了过去,他耳朵顿时火辣辣地疼,工作的敏感性使他迅速推开同事,断开配电室总开关,避免了一场大的事故。还有一次在乡镇检测中遇到了高温天气,由于车间是彩钢顶、面积大,被太阳晒得滚烫,杨东亮却自告奋勇地爬上去进行检测,但由于温度太高直接导致他中暑晕倒,被送进医院。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杨东亮在他的防雷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周而复始的春检、秋检,现场跟踪、督导和管理中,他和他的团队续写着青春和奉献的“防雷安全故事”。

  用鲜血 承载生命的延续 

  事情要从2002年说起,那时还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读大学的杨东亮,为了响应国家的献血号召,便踏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直到2007年,血站开始查RH阴性这一项,他才被告知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被称为熊猫血的A型RH阴性血,在汉族人群中,这样的血型所占比例仅为万分之几。

  “你的这种血型很稀少,这种血液往往是救命血”。血站工作人员的话,杨东亮听在了耳里,记在了心上,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觉得我更应该献出自己的血液,让需要这种血型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从那以后,杨东亮每年的2月和8月都会去血站献血。他风雨无阻的精神,给血站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血站工作人员总会跟他开玩笑说,“熊猫血又来了”。为了能够常年献血,同时保证血液的质量,杨东亮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身体,把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13年来,他献出的血液已达到7000多毫升,已经超过了他自身的血液总量。

  2010年杨东亮参加了红十字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在中华骨髓库,留下血液档案。2012年他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杨东亮在2013年专门成立了一个QQ群,用来搜寻吸纳同样拥有A型RH阴性血的成员。大家在群里传递患者的信息,如果患者有需要的话,群里的成员可以组织去献血,或者群成员自身发生危险,大家可以互相救助,就像“熊猫血人”说的那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2014年9月,江西南昌一名李姓男子在群里发布消息,他的老丈人在工地上被装满水泥的工程车压断双腿,手术后由于失血过多,仍处于昏迷状态,还未脱离生命危险,急需RH阴性A型血救命。得知这一情况,杨东亮立马号召群里就近的成员赶去献血。最终在杨东亮的倡议下,群里一名九江女孩和在景德镇做生意的兄弟俩帮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5年7月,杨东亮听说了徐州市区一名3岁的小男孩由于发生事故造成脾脏破裂,他立刻赶往徐州市血液中心登记个人信息,接受血液检测,以备小男孩的后续手术的血液供给。

  2016年1月12日,刚结束完徐州市局防雷竞赛考试的杨东亮,接到来自江苏昆山的用血求救信息,得知该地一位年仅31岁的男性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顾不上一天考试的辛苦,他立即奔赴昆山,无偿捐献了血小板。病人得救了,杨东亮婉拒了病人家属的盛情,又匆匆赶回单位上班。

  如今在睢宁县气象局任职副局长的他,依然坚持献血救人的梦想。 “献血对我来讲早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只要病人需要,我一定奋不顾身。”杨东亮的话总让人感动。

  这就是杨东亮,一个拥有热血情怀的西北汉子。(樊晓华 徐丽萍)

·相关导读